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和教育部印发的《大中小学劳动教育指导纲要(试行)》精神,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时代新人,我校经济学院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紧扣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探索“劳动教育+”育人模式,科学组织学生参加各类劳动实践,取得了扎实成效。
一、劳动教育+专业教育。经济学院着力挖掘每个专业劳动教育的元素和内容,通过专业课程理论知识渗透本专业劳动伦理精神,依托敏学跨境电商、南京世格pocib、国泰安虚拟交易所、百蝶物流等实训平台,强化劳动知识与专业技能的融合提升,促进劳动情感的建立与培养,深入探索专业劳育教学体系,浓厚专业劳育氛围,切实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二、劳动教育+志愿服务。经济学院把劳动教育融入各类志愿服务活动,组织学生到食堂、菜鸟驿站、校园服务站等志愿服务场所参与各项劳动,帮助大学生正确认识劳动的内涵所在,在劳动中领悟劳动最光荣、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深刻道理,同时增强自身的综合素质和品德修养,增长知识见识,培养奋斗精神。经济学院还结合各专业优势将劳动实践拓展到校外,走进社区、敬老院、福利院等服务机构,开展形式多样的劳动实践教育活动。





三、劳动教育+社会实践。经济学院进一步延伸社会实践的内涵,充分发挥假期社会实践、专业实践调研等实践活动的作用,带动大学生在不同的社会环境中感悟不同职业和不同岗位的劳动要素、劳动价值以及劳动精神,从而更加端正劳动态度,更好地投入社会实践。





四、劳动教育+爱校荣校。经济学院号召全体学生致敬前辈,传承前辈艰苦奋斗的精神,将劳动教育与爱校荣校融入学生的日常管理中。在旅顺建校奠基纪念日,组织师生参观校史馆,带领同学们重温26年前王书记、吕校长带领一班人顺应教育改革大势,以“不怕吃苦、不怕困难、不怕牺牲、勇往直前”的创业精神,在旅顺开发区一个杂草丛生的荒山坡上勇敢地实施“异地造学”的创想,建设一所现代化大学的奋斗历程和感人故事,分享创立初期学习场所简陋,师生们手拉肩扛、边建设边学习的劳动场景,年年组织师生积极参加学校“千校万树”绿化活动,营造“植绿、护绿、爱绿、兴绿”的良好风尚的生动实践,激发了学生的爱校荣校情怀。





五、劳动教育+创新创业教育。经济学院积极将劳动教育融入创新创业教育,一方面,提供平台与机会,充分利用劳动教育资源开展与专业紧密相关的创新创业活动,将孵化大学生创新创业成果与促进学生提能增才双向融合推进,将大创项目、学科竞赛、专业调研、科学研究、创业实践等工作形成闭环互助协调发展,帮助大学生不断提高创新意识和创造技能,另一方面,根据专业和年级特点,采用逐级递进的方式,以创新创业助力学生专业素养的提升,锤炼学生“未来已来,未来我来”的创新创业实践精神,实现劳动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同向同行。

“人生在勤,勤则不匮。”劳动教育是发挥劳动育人功能的重要渠道,经济学院将不断完善“劳动教育+”育人模式,充分结合专业培养目标和学院特色,拓展学生专业学习实践能力,教育引导学生真正理解劳动内涵和劳动价值,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劳动观,形成良好的劳动品质,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供稿:经济学院
初审:武宇光
复审:张靖
终审:张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