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目前的位置: 首页» 教师交流» 关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程教学改革的思考

关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程教学改革的思考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是在2005年出台的《<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实 施方案》中,由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三部分内容组成的一门新设置的课程。它作为新课程方案的必修课之一,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 课程体系的主干课程,在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体系中具有基础性的作用,肩负着转变学生的思想,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学生成为社会主义 事业的可靠接班人和合格建设者的重任。

目前为止,我已近连续承担了很多年的这门课程的教学任务了,在教学过程中有些自己的感悟,现将我在教学过程中的一点体会说一说。

随着国内外形势的发展变化,我国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表现出了相对滞后的状态,它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实效性、实践性和针对性没有得到充分的发挥。针对这种情况,我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高水平的教师队伍是增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程实效性的前提条件

教师是教学之本,教师队伍的水平是增强课程实效性的前提条件。尤其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由于其自身的理论的抽象性,对任课教师的专业水平、科研水平等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一)马克思主义原理课教师要提高专业水平

现 在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整合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和《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还增加了“科学社会主义”内容,其知识蕴涵广博而丰厚。这 种情况对原来担任“两课”的教师来说是一个挑战。然而,目前承担此课程的教师有的原来是承担《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课程的,有的原来是承担《马克思主义政 治经济学原理》课程的。这样就造成了原来承担《马克思主义哲学课程》的老师能够在讲授哲学部分时做到融会贯通,但对政治经济学部分知识却不能讲透;而原来 承担政治经济学课程的老师则相反。这显然不能达到课程教学的目的和要求,因此教师要把握此门课的整体性,完善自身的知识结构,同时提高三部分内容的专业水平。

具 体的做法是:一是加强对教师的培训,让教师尽快掌握教学内容,提高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方式有:鼓励教师进一步深造;联系高水平的重点院校进行“访学”; 组织原来担任《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的教师、《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的教师和研究科学社会主义原理的教师为原来没有上过此课的教师讲课;二是教师自 己要加强学习与研究。方式有:教研组成员搞好教研活动,进行教材分析、教学法研究、集体备课、集体制作课件、相互听课、集体评议等教研活动;教师自己认真 研读马列原著,通过研读原著,才能系统、全面掌握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和基本观点,理清他们之间的逻辑关系,领悟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精神及内在精髓,构建完整 科学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体系结构。

(二)马克思主义原理课教师要提高科研水平

我 们知道,有效的科研往往可以给教学注入新的思想和信息,丰富教学内容,是增强教学实效性的关键。然而,长期以来,马克思主义理论课教学中普遍存在学术研究 与教学脱节的“两张皮”现象。许多学术研究能力强、成果丰硕的教师对教学没有热情,长期不上课,这样就使他们的研究成果很难及时转化为优质教学资源应用于 教学,不利于马克思主义理论课说服力的增强和教学实效性的持续提高;另一方面,许多在教学一线的教师承担着过重的教学任务,身心疲惫,很难有精力从事学术 研究,教学成了低水平的简单重复。

为 此,我们必须从以下几方面入手:第一,以社会生活中的热点、难点为切入点,开展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研究。《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本身具有很强的时代感 和现实性,与社会现实紧密相连,这就需要老师以社会生活中的热点、难点为切入点,开展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研究,向学生介绍最新的理论动态,研究回答关系党和 国家事业发展全局的新的重大国内外问题,研究回答现实生活中提出来的重大思想理论问题和现实问题,使学生通过该课程的学习,解决自己的疑难困惑,寻求自己 所关心的各种现实问题的答案,增强教学针对性和说服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第二,以马克思主义文本理论为切入点,开展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研究。有些马克思 主义理论的内容晦涩难懂,这严重影响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作为任课教师无法改变经典文本的存在方式,但可以通过自己“转换”的语言使经典文本理论的深刻性 和语言表述的通俗性有机结合起来。因此,任课教师只有吃透教材中的理论,才能对教材中的理论做通俗易懂的讲解,才能提高教学的吸引力和感染力。

二、创新的教学方法是增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程实效性的必要条件

在以世界观和方法论为核心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程中,我们要针对不同类型、不同专业大学生的特点,不断拓展、创新教学方法,这是提高该门课程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增强吸引力和感染力的必要条件。

(一)案例教学法

这 种教学法要求任课教师在选择案例时要注意案例的恰当性和时代性。要针对学生所面对的新形势、所处的新环境和所关注的具有普遍性的新问题来选择,这样才能把 当代科学技术的发展情况、世界政治、经济的变化形势、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热点、难点问题纳入课堂之中,从而能够促进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 联系时代发展实际、联系社会生活实际、联系学生思想实际。

(二)网络教学法

为了提高《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程的教学实效性,我们应与时俱进,不能拘泥于显性教育的课堂教学法,而要重视利用现代传媒进行网络教学。任课教师可以每人都有自己的网页、博客以及QQ, 里面可以设计自己的内容,其内容对学生公开。这样就可以把由于课时紧张,教师不能在课堂上播放的更多相关的视频和音频传到网上,还可以把经典原著以电子书 的形式在自己的网页上显示给每一个学生,使学生不受时间的限制,足不出户就可以通过网络读到原著。同时还可以让在课堂上没听懂的学生有时间在课下与老师进 行交流。这种网络教学的方法解决了因课堂时间有限而造成有些理论老师讲不完、讲不透的问题,有效地提高了该课程的实效性。

(三)角色体验法

《马 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的特点是理论性强,内容比较抽象,学生一般难以理解。但是,深奥的原理终究源自于生活,有生活必有情景中的角色。因此,在教学中 可以设计一些角色体验案例,具体做法:组织学生根据教学内容策划“哲理短剧”,由学生自己收集资料、创设情境、提供需要扮演的角色。

通过这种教学方法,可以将抽象的原理融于生动的情景中,使课堂一方面变得立体、生动和丰富起来,并鼓励学生去体验情景中的角色,从情景中发现问题,获取新的知识和思想。

总之,在教学方法上我们可以不断创新,采取更多的方法,争取用更有效的教学方法来增强其实效性。

三、科学的考评模式是增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程实效性的重要条件

多年来,我国高校的原理课考试一直实行闭卷考试,以考核书本知识为主,在考试方面还存在着考试方法机械单一等问题,这些问题在许多大学里还未根本打破。这种模式存在“重知识、轻能力”、“重记忆、轻创新”等弊端,与形势的发展越来越不适应。为此,改革传统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程考试模式是非常必要的,我们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确立科学的考试内容。

教 师在确立考核内容时应注意:第一,考试内容要注重时代性。在注重学生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准确掌握的基础上,提出学生感兴趣的现实问题,这样才能引起学生 探求其解的兴趣和欲望,运用所学知识和所掌握的观点、方法探求问题的答案;第二,考试题目应该具有多种可能解决或解释的途径,使学生从不同的视角对同一问 题进行考察。这样,教师可以通过学生的视角、思路的差别,把握学生理解、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思维品质;第三,考核内容应具有进一步发掘和深化的余地, 能够为学生实际能力的充分发展提供尽可能大的空间,使他们能够根据自己的知识背景和能力对题目进行更深层次的挖掘,提出一些更具创新性的思考和结论。

(二)制定灵活多样的考试形式。

长 期以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的考试形式普遍存在着“闭卷多,开卷少;笔试多,综合评价少”现象。这样就造成学生中普遍存在“上课记笔记,下课抄 笔记,考试背笔记,考完全忘记”的怪现象。这种机械地应付考试,导致学生循规蹈矩、缺乏活力,没有积极性,显然这种考试方式不能考出学生的真实能力。所 以,我们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第一,期末考试形式多样化。期末考核方式采取开卷与闭卷考试结合的方式。闭卷部分采取选择题的形式进行,其内容为《马克思主 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的基础知识,目的是使学生识记这些基本知识。而开卷考试的部分,主要是现实中的问题、现象,要求学生对这些问题、现象进行分析等。两部 分的考法可以分两个时间考,先闭卷考试,在题库的基础上尝试网上考试,然后是开卷考试。第二,平时考查方式多样化。主要包括课堂出勤、课堂辩论、讨论及小 论文、阶段性考试、完成实践报告书、写读书笔记、读后感等方式。这样可以使教师根据学生平时的表现,在平时考查成绩上给那些思维活跃、积极主动的学生较高 成绩,从而避免一张试卷决胜负的现象发生。这样还可以使学生既注重平时的学习,又注重期末考试,真正做到学以致用。

总之,提高《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的教学实效性是一项系统工程,不仅要求任课教师不断提高自己的素质,而且还要从教学方法的改革和考评模式的更新等方面入手,才能不断增强其实效性。

 

 

思想政治理论教研部    李琨